嘔電傳真機:日本漫畫

近年關於日本漫畫的新聞都是一些市道不景氣,銷量不佳大作只賣一兩千,一般更賣不到五百和漫畫店相繼結業等的負面新聞。其實這個正步向夕陽的正式授權港版日本漫畫單行本的行業都只不過是始於二十年前的九十年代初。傳說中當時出版的正版龍珠第一期有高達三十萬本的銷量。

在還沒有互聯網的八、九十年代,要自外國進口的漫畫還是一件極不之困難的事情。剛才說過正式授權版是九十年代中才開始的,但日本漫畫中文版在香港最早可追溯到七十年代,所以這些絕大部分都是盜版,其餘就是臨摹和抄襲。香港的盜版行業大概是跟台灣盜版一脈雙成。1966年在台灣,漫畫審查制度《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開始施行,自此台灣漫畫進入黑暗期。由於台灣本土創作漫畫困難,無需負擔創作成本的盜版日本漫畫公司也陸續興起,到了1975年,台灣國立編譯館開放日本漫畫送審,於是進入了以盜版日本漫畫為主時期,東立也曾經是最大的盜版商。一度同時出版十二本漫畫雜誌卻全是盜版。香港同時以不同形式流入這些台灣盜版漫畫,有進口的,也有編集再出版。小時候也買過很多由「天龍出版」的盜版《龍珠》和《聖鬥士星矢》。可能是台灣是以漫畫週刊形式出版盜版,但香港卻流行單行本型式,所以香港的盜版商因心急賺快錢而鬥快出版,所以經常出現重複,次序混亂的情況,甚至混入其他漫畫來增加厚度。至九十年代美國日本以世貿介入才得以停上。台灣和香港相繼於92和93年與日本出版社簽訂授權協議,自此大家認知的日本漫畫盛世正式開始。

跟著以下是「吐糟」時間。對於還有購買日本漫畫單行本的本土讀者大本都已對香港版非常失望,並早已轉投台灣版的懷抱。原因大半是香港的授權出版商經常沒有理由地終止出版,使作品「爛尾」。這種極不負責任的出版態度叫讀者如何看下去。如果有台版的,只能忍受完全不同的翻譯,續買下去。但如果連台版也沒有就只能看網上盜版。對港版不滿的原因還有不專業的翻譯,有些長篇作連角色名字都可以前後不同。另外其次要就是紙質,印刷質素以及其他配套都跟台版差太遠了。近五、六年我有追看的港版長篇日本漫畫大部分都「爛尾」了,還三不五時就看到他們重出「龍珠」和「男兒當入樽」等經典作品來騙錢,再看看書架上沒有出完的作品,真的不是味兒。市道既然已經不好,而出版商還用這種態度去做出版,這只會加速他們的死期。